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样板,加强顶层设计,《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已于今年5月31日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,并将于7月1日起施行。6月28日,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,解读条例内容。
(资料图片)
今年争取创建国家森林县城6个
广东省是林业大省,截至2022年底,森林面积1.43亿亩,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3%;森林覆盖率53.03%,全国排名第5;林业产业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,连续12年位居全国第一。
“《条例》的修订有利于推动全省森林生态质量持续提升,城乡人居生态环境持续优化,对于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样板、走出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路径具有重大意义。”广东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黄伟忠表示。
他介绍,修订条例时,将林地、生态公益林、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整合到条例进行规定,形成一个综合性地方性法规,谋划推动形成森林保护发展的严密法规制度体系。
为加强林地保护,《条例》明确了实行占用林地总量控制,确保本行政区域内的林地保有量不减少;限制经营性建设项目使用林地;明确了严格实施林地用途管制;完善了应急使用林地制度等规定。
为加强公益林保护,《条例》明确了公益林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和公益林的划定,对公益林实行差异化管理;严格控制公益林中的乔木林改造为竹林、灌木林,对生态环境脆弱仅适宜生长灌木林的公益林应当予以严格保护;加大生态保护补偿力度。
为推动科学造林,《条例》规定,植树造林应当遵守造林技术规程,应当科学选择绿化树种,优先使用优良乡土树种和林木良种,优化林种和树种结构。
为加强绿色通道建设,《条例》规定,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推进沿交通干线两侧、沿江河两岸、沿海岸线周边等宜林区域的造林绿化和景观提升,开展绿道、碧道、古驿道沿线生态修复治理。
广东省林业局党组书记、局长陈俊光介绍,2023年全省要完成林分优化提升200万亩、森林抚育提升200万亩,争取创建国家森林县城6个、省级森林城镇30个、省级森林乡村100个,推进重点国省道、高速公路、铁路附近的绿色通道建设。
在全国率先规定林长制考核内容
为确保山有人管、林有人护、责有人担,《条例》在全国地方立法中率先规定了林长制考核内容,要求全面推行林长制,明确规定县级以上林长组织对下一级林长的考核内容,各级林长负责组织领导责任区域内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。
陈俊光介绍,全省已全面建立省市县镇村五级林长制体系。其中,省市县三级均成立领导小组,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 “双挂帅”,各级党政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夯实。全省共设立各级林长97000多名,发布各级林长令300多道,年度巡林100多万人次。
目前,“一长两员”(村级林长+基层监管员+护林员)的源头管护机制已基本构建,基层责任进一步压实。对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开展林长制考核,并以“一市一函”形式向各地党委和政府反馈情况。接下来,将全面落实林长制工作任务,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。
全省树龄500年以上古树761株
《条例》增设“古树名木保护”专章。黄伟忠介绍,《条例》明确了古树名木的分级保护制度,对古树名木的合理利用和死亡处理等特殊情形作了规范,对属于农村传统果、茶树等经济树种的古树名木的合理利用,古树名木受到损害或者长势衰弱、古树名木死亡时的处理等作了规定;规范了禁止损害古树名木及其生长环境行为,对砍伐、擅自迁移等八类违法行为作了规定并新设了法律责任。
陈俊光介绍,截至2022年底,我省现有古树名木84390株,其中树龄500年以上的古树761株、名木80株。为让古树名木“活”起来,目前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林长制督查考核范畴,推进全部古树名木签订管护责任书,将全省已登记的8.4万多株古树名木全部纳入管护范围。加强日常巡查巡护,按照“一树一策”对长势衰弱的古树开展抢救复壮。对名木和五百年以上的古树实行视频监控保护全覆盖。进一步规范古树名木死亡、注销、采伐等行为。充分挖掘古树的历史、文化、生态价值,今年还将建设17个古树公园。
建立各级“互联网+义务植树”基地
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,《条例》增加规定完善产权激励、资源利用等政策,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森林生态保护修复等内容。
陈俊光表示,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林业生态建设,要创新林业项目融资模式,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林业专项贷款,推动更多信贷资金投入符合市场化融资等条件的林业生态建设项目。设立绿美广东生态发展基金。构建林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,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,提高林地产出率。完善林业碳汇交易机制,探索提高林业碳汇在碳交易抵消总量中的比例。
为推动全民义务植树,《条例》规定,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新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,完善义务植树网络平台,组织各行各业和城乡居民科学开展国土绿化。
陈俊光表示,广东将建立各级“互联网+义务植树”基地,拓宽“认种、认养、认捐”渠道,让全社会共同参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。2023年,将建设100个各类主题林、10个省级“互联网+全民义务植树”基地,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和科学普及工作,引导形成全民爱绿植绿。
文/广州日报·新花城记者:魏丽娜广州日报·新花城编辑:陈婷婷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