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)
公元629年,唐太宗下了一道诏书:"白屋之内,闾阎之人,但有文武才能,灼然可取。"73年后,坐拥天下的武则天创设了武举,她一边选拔经国治世的文才,一边挑选保家卫国的武才。不过,中国历代统治者对武举都不甚关心,"武状元"的称谓更是直到宋神宗时才被创设出来。
但不可否认的是,清代才是最重视武举的一个朝代,在制度上,清代武举基本沿袭明末,不过在考核项目上,却发生了一点改变。考核第一项叫"试马步射",骑马射箭要"六中三",步射则要"九中五";第二项是比力气,包括拉硬弓、舞刀、举石,当然,每一项都会划分具体等级,只有合格者才能参加笔试。
然而,清代武举虽盛极一时,但仍逃不过衰落的命运,自鸦片战争之后,近代化武器占据了主流,单纯的舞枪弄棒几乎没有任何用武之地。光绪二十一年,荣禄提议废除武举考试,他主张开设西洋军事课堂,培养新式军人。遗憾的是,他的合理化建议却被一拖再拖,3年后,光绪帝仍举行了一次武举考试,这便是史上最后一届武举。
张三甲,1876年出生于开州户部寨村的一个贫穷而又尚武的家庭,他自幼受父辈熏陶,学到了不少招数。另外,随着年龄的增长,无论是刀枪剑戟,还是弓箭、软鞭,他都能耍得如臂使指,同辈中人没几个是他的一合之将。
16岁时,张三甲已经长成了一个身材壮硕的彪形大汉,父亲见他是一块练武的好材料,就把他送到开州武林高手杨国昌的门下。在杨国昌的悉心指导下,张三甲一身武艺已经有了融会贯通的趋势,他不但能把百八十斤的大刀耍得"花样百出",就连跑马射箭液也总能百发百中。
见张三甲如此威风,杨国昌不禁赞叹道:"吾弟子盈门,唯三甲为罕见也。"不久之后,张三甲又拜到清廷蓝翎侍卫杜回春门下,经过他的点拨,张三甲又学到了不少实战技术。光绪丁酉年(公元1897年),张三甲一路过关斩将,得到了参加武举会试的机会。不过,其他举子却大多为豪门子弟,不但衣着华丽,还花钱买通了考官,中举机会无疑高出了许多。
然而,恭亲王奕忻到校场观看诸子演练时,却被张三甲所吸引,他料定张三甲必非池中之物,于是主动把他收归门下。就这样,张三甲没花一分钱就找到了大靠山,无形中为日后的中举铺平了道路。果然不出所料,无论是会试还是殿试,张三甲都没有让人失望,他舞动一口一百八十斤重的大刀,翻飞在考场之上,使得光绪帝不停拍手叫好。
被钦点为武状元之后,张三甲名震天下,他在京城小住了3日之后,便回到了家乡。那一天,霍元甲闻风而动,他向张三甲发出了比武挑战。然而,尽管他连已踢三脚,但张三甲仍纹丝不动,这让他不得不感慨"英雄出少年",于是,他向张三甲鞠了一躬后便告辞了。可惜的是,张三甲回到家乡没过几日便突然亡故,也许是患了重病,又也许被下了药。总之,在那个时候,他的儿子也才刚出生没几日。
标签: